你在這里
鋼結構在裝配式建筑中優勢明顯
按照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劃分,可分為預制混凝土結構、鋼結構和木結構,與預制混凝土和木結構相比,鋼結構在諸多方面具備比較優勢,未來有望成為裝配式建筑的主流結構。
從建設安裝上來看,鋼結構施工周期短、自重輕,且鋼材強度高,可采用大開間布置,對比傳統結構可提高使用面積率5%-8%。
從應用范圍來看,不僅適用于房屋住宅及商業建筑,還可利用于公共設施基礎建設,其塑性及韌性可用于高層及大跨度結構,適用范圍更廣。
從性能特質上來看,鋼結構建筑抗震強度高(6-9級)、且高強螺旋裝配的體系節點使其防水性能優于預制混凝土,整體性能更優。
從節能環保上來看,鋼結構建筑材料拆掉后可重復循環利用,更綠色環保。
圖表1:鋼結構在裝配式建筑中優勢明顯
資料來源: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
隨著住宅業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,住宅產業化將是住宅業發展的必由之路。而住宅產業化的前提是具備與產業相配套的新技術、新材料和新體系。由于鋼結構體系住宅易于實現工業化生產、標準化制作,且與之相配套的墻體材料可以采用節能、環保的新型材料,因此,研究鋼結構體系住宅成套技術,將大大促進住宅產業化的快速發展。
鋼結構成本下降至普通住宅水平
隨著鋼構住宅建造成本逐漸降低和技術進步,鋼結構住宅與普通造價已基本持平;根據2013年的數據,土建+安裝成本共2216元/m 2,僅高于普通住宅147.12元/m 2,此前由于我國人口紅利致人工成本較低,但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的改變,人口紅利已經逐漸消失,人力成本持續上升,人工需求更低、產業化程度更高的鋼結構住房造價與傳統混凝土造價已基本持平。
圖表2:鋼結構成本下降至普通住宅水平
資料來源: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
2025年裝配式鋼結構規模有望達3萬億
當前我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僅3%左右,其中鋼結構不到1%,距離“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%”的目標增量空間巨大,隨著政策層面中央與地方持續推進,我國裝配式建筑滲透率提升加快。
按照《“十三五”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》“2020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15%以上”的要求,并假定鋼結構占到裝配式建筑的一半,即7%測算,2020年裝配式鋼結構面積有望達到3.8億平方米,以每平米2216元測算,市場規模將超過8000億元。
另外,按照政策的普遍要求,未來十年內“裝配式建筑將占新建建筑面積30%、裝配式鋼結構占15%”的比例,預測新增住宅面積每年提高3%,以10年為周期,以現有的裝配式建筑平均價格計算,2025年裝配式鋼結構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萬億元。
圖表3:未來10年中國裝配式鋼結構市場容量測算(單位:億平方米,%,萬平方米,元,億元)
資料來源: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
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《2017-2022年中國鋼結構件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》。